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生培养 正文

都市现代农林进展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讲 | 聚焦种业创新与乡村振兴实践

作者:王艳时间:2025-03-12点击数:

2025年3月11日下午,2025年春季学期“都市现代农林进展”第一讲在学校礼堂举行,全体2024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相关人员、各学院研究生秘书等参加了讲座。此次讲座学校特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周正奎博士带来“基因改变世界”主题讲座。讲座第一阶段由研究生院院长蒋林树主持。

科学突破:解码肉鸭基因,守护种业安全


周正奎博士以“千鸭X组计划”为主线,系统展示了其团队在肉鸭遗传育种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通过构建北京鸭×绿头野鸭F2分离群体,团队成功鉴定出调控生长效率(IGF2BP1基因)、胸肌发育(TASP1MAGI3基因)及蛋壳颜色(MITFABCG2基因)的核心基因,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等顶级期刊,并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其创新提出的“复杂表型分子化”研究思路,从5000余项代谢表型数据中挖掘出48个肉品质大效应基因,为培育“中畜草原白羽肉鸭”“中新白羽肉鸭”等国产化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撑,显著提升了我国水禽种业自主可控能力。

周博士强调:“科研的终极目标是解决产业痛点。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我们已将肉鸭料重比降低15%,未来将推动AI技术辅助基因编辑,加速育种进程。”

报告结束后,周博士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同学们积极提问,周博士耐心解答,现场气氛活跃。

实践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讲座第二阶段,王军强教授以“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北京农学院在乡村振兴中的典型案例,由研究生院副院长薛飞燕主持。

王教授介绍了通过文创桃设计大赛,团队征集含农民参与的近500幅作品,开发出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桃贴产品,带动平谷大桃附加值提升30%,相关成果获人民网等媒体广泛报道。此外,通过“老年大学”“积分制治理”等项目,探索出“高校+政府+企业+村民”的协同模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王教授指出:“乡村振兴需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赛事引智、文化赋能、要素激活,实现社会力量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耦合。”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行政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