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迎60周年校庆:研究生优秀校友访谈录之四十四

作者:时间:2016-10-10点击数:

 

在勤奋的路上不断奋斗

——记研究生优秀校友   孙宏贺

谈到在北农学习和生活的记忆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公交车不好坐。第一学年需要把所有课程都上完,因此选课相对有些紧张,由于还需要在导师所在的北京市蔬菜中心两头跑,有时候像赶点儿一样,公交车都不能错过班次,否则就会迟到。即便如此,还是有几次迟到的经历,幸好教课老师比较宽容,谅解了我。同样的原因,可能我比其他同学进实验室要早一些,从一年级就开始了,然而集体活动的参与就不够充分了,很遗憾。

班上的同学很多都是本科学农学的,比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学生,在农学上有更深刻、更直观的印象,因此平时聊天的时候能够从同学的言谈中学到本应是“常识”的农学知识。王绍辉老师对我在农学院的学习生活都给予了很大帮助,而王老师的科研态度和成果,也使我相信科研这个职业生涯也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作为一个农学新人,几乎每一门研究生课程对我都是新鲜的,充满未知,因此每门课的学习都是从无到有的巨大进步。但有两门课给我的印象最深,一门是多元统计分析,任课教师有两位,是杜晓林老师和颜亭玉老师,这门课帮助我梳理巩固了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统计方法在农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议的;另一门是潘金豹老师的数量遗传学,可能由于潘老师主要研究玉米作物,这门课的涉及很多基于大田试验相关设计和分析,学的时候有些吃力,不过潘老师讲解清晰,幸好还能跟得上。

我是先工作再读硕士,所以在读硕士前已经正式工作过一段时间了。总体的感觉是是否工作过,个人诉求会有些差别,工作过后再来看学生时代的个人诉求,可能对一些暂时性的东西看淡一些,心理不容易失衡。

从北京农学院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北京市蔬菜中心的科研人员。工作看时效,既要有成效,也要赶时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学校所学更广泛,是基础,很重要,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使用,相比工作所涉知识缺少灵活性。但如果没有学校所学知识搭个架子,工作所用的知识就太零散了,不好管理。

在事业发展中,北农是我进入农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我修正科研职业方向的起点。

以学术生涯为目标的话,积累科研经验,包括理论知识,分析方法,这些头脑中的财富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研究生期间杂事儿相对工作后还是少些,也更能专心致志积累这些;学术积累也包括文章撰写,不管大小,尝试去做总比止步不前要好,而发表出来的文章,也是毕业后获得更高起点的敲门砖和进身之阶。研究生也算是人生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中的老师、同学大多数会具有相关经历、观点或规划,因此珍惜这段时期的师生情谊、同学关系,轻视冲突,可能会让人收获更多,生活也更乐观积极。

    对研究生毕业后流向建议就是:人各有志,每一种选择都能够实现价值,无非就是是否适合自己罢了。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教训来提一个建议,就是无论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无论它是否可行,是否异想天开,要尽早规划,尽量详细的规划,然后一步步去实现,半年、一年后,就能够看到这种积累“跬步”的效果。虽然未必能让自己的环境“允公允能”,但可以尽量让自己做到“日新月异”。

人活着开心就好,而心中有个信念,为之努力并看到进步,总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感觉比没有缘由的物质享受更开心,毕竟是特殊的,定制的。

 

采访人  贾慧敏     撰稿人 王兰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行政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