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都市现代农林进展”第八讲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作者:时间:2022-01-05点击数:

2022年1月4日下午,我校2021年秋季学期“都市现代农林进展”第八讲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全体2021级研究生、部分教师、部分本科生参加讲座。讲座由研究生处处长何忠伟主持。

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闵庆文做主题报告——《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校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李玉仓做案例报告——《精神赞歌——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展陈艺术设计》。

闵庆文研究员曾主持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中国试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要生态保护地生态功能协同提升与综合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数十项。此次报告他主要从五个方面全面阐释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第一,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由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包括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

第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工作。中国是GIAHS倡议的最早响应者、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重要推动者、成功实践者、主要贡献者。截止目前,中国有15项GIAHS得到FAO认定,数量居于各国之首。

第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问题。农业文化遗产的五大核心价值包括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和示范与推广价值。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是在发掘中保护, 在利用中传承。


第四,北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概况。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各类农业节庆活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等各种宣传活动,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地特色农产品和文化产品,提高了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重要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五,农业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建设。农业文化遗产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于一身,是一类具有社会、经济、自然特征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类系统性遗产包括农业经济子系统、乡村自然子系统、乡村社会子系统、农业技术子系统、农业历史子系统,具有“五位一体”的复杂性结构。无论研究者的背景是什么,也无论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应当准确把握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牢固树立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复合性与动态性等基本特征的认识。


李玉仓副教授通过视频及图片等多方面展示,阐述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展陈艺术设计。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序厅主题雕塑《峥嵘岁月》由立体圆雕和墙体浮雕组合而成,表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各界积极投入生产,轰轰烈烈地在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铺开的大生产运动。圆雕再现了大生产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场景与动作,凝练主题,彰显精神;底座及浮雕以南泥湾写意的山形地貌,勾勒出大生产运动发生的空间背景;主体人物与背景空间,配合人物表情、整体动势、构图,烘托出在这片平凡土地上孕育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精神主题,激起人们对这段“酝酿出了中国历史新走向”的峥嵘岁月的礼赞。

“都市现代农林进展”系列讲座是为研究生及时了解都市现代农林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增强学校学术氛围开展的系列课程,本学期已圆满完成八期讲座。讲座自开办以来,内容涵盖农业、经济、管理、哲学、文化等专业领域,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开拓学术视野、了解前沿知识的平台,获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行政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