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生培养 正文

北农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案例(19)|依托实践基地 打造校外课堂

作者:时间:2023-11-30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理念,实现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相阳副教授依托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食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研究生实践教学活动。

一、以共赢为纽带,强化实践基地建设

1、实行双导师制度

实践基地建设中,选聘许文涛教授、朱龙佼副教授为校外实践研究生指导老师,联合指导培养培养研究生。在项目进行期间,校外指导老师提供了技术服务和实践平台,为研究生开展了实践技能培训;设计了课题项目,为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提供了课题支持。

2、定期总结汇报机制

在实践基地学习期间,选派研究生向指导老师提交周报并得到回复超过百次,参与实践基地组会超过百次,并在组会上就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前沿文章进行分享汇报超过30次。通过周报的提交,研究生对每周的工作进队进行归纳总结,使得工作条例更加清晰。在文献汇报中,同学们选取10分以上文章对其内容进行精读,在组会上分享自己研究方向的高分文献,并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提高了对文献的学习能力和演讲汇报水平。通过实践基地提供的平台,选派研究生参加了包括全球分析科学与生化技术博览、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北京适配体交叉学会青年大组会等学术交流逾10次,并且邀请李应福教授、上官棣华教授进行线上讲座超过5次,通过参会和报告学习,研究生开拓了眼界,洞悉了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3、合作项目申请

通过实践基地建立,与实践基地聘用的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团队申请了两项北京市项目,分别为“新型、高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推广”和“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二、以项目为载体,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1、发表高水平文章

通过双导师培养和基地实践,多方面、全方位的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提高了研究生科研、实践和沟通等能力,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期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文章,包括中科院一区和二区SCI论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

2、获得多项奖励

在实践基地运行期间,还取得了丰硕的奖励。包括合作项目获得了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以及基地共培养研究生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等奖励。

3、解决研究生动手能力缺乏的问题

研究生通常在学校和实验室完成大部分的学习,因此在实践能力上往往有所缺乏,动手能力不足,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立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4、提供广阔的培养平台

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研究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可以接收来自更加广阔平台的信息和教育资源。

5、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学校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对接不够充分,实践基地搭建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沟通的桥梁,使得研究生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6、加强研究生管理

在研究生实践基地的研究生培养中,由于研究生的监督管理、课题制定方面是双方共同制定的,因此往往会出现对研究生的监督管理存在不充分的情况。本实践基地通过周报上交、组会等形式加强了对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力度。

三、以学生收获为目的,培养知农爱农人才

1、合作项目完成迅速且满意率高

由于实践基地独特的运营与合作模式,研究生们在双导师的指导与管理下运用先进设备、通力合作,高效完成各项研究,加快合作项目的完成进度,提高合作项目的完整度,实验基地的工作能力得到肯定和赞赏。

 

2、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实践基地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管理,因材施教,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更好地促进研究生有个性地发展和进步。同时,实践基地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全方位培养高质量人才。


                              (供稿:李相阳   编辑:李新毅)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行政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