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体到北农 用努力成就梦想
——北京农学院2013届毕业生张昊飞访谈录
张昊飞,北京农学院经管系2013届毕业研究生。本科就读于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是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建系以来第一位考取外校研究生的学生。研究生期间师从胡宝贵老师,曾深入北京市玉米产业团队学习,毕业后就职于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工作至今。
他生活在北京,高中时期便对金融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开始在证券公司实习,大学期间,逢假期便会去投资机构实习,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受家人影响和自己的兴趣所在,他看准了农业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本科毕业没有直接进入公司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是选择了考研,继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扩展知识储备,同时将自己的兴趣与农业更好的结合起来。来到北京农学院后,一方面积极主动学习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听从导师的教导,参与多项调研任务。知识的储备和实践的锻炼为他今后的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谈到读研期间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张昊飞师兄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自己导师的名字,他讲到,是胡老师将自己在这一行业引领入门,拓宽了自己认知的圈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平台。本身自己从体育院校来到农业类院校,所接触的人获取的知识相差还是很大的,来到这正是胡老师的教育、批评和引导才使自己更快的融入到这个环境。
从首体到北农,师兄用他自己的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事实——用坚持用信念战胜不可能。因为学校曾带给他的优良环境,老师带给他的谆谆教诲,使得现在的他母校常怀一种感恩之情,对于学校的师弟师妹们也是记挂在心,经常会在工作之余为学校的师弟师妹们争取一些企业的实习机会。对于在校期间的学习,师兄也对师弟师妹们提出了三点建议:1.在校期间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现在是一个知识的时代,是对优秀人才极度需求的时代,掌握了扎实的知识功底,才会在今后的择业中掌握主动权;2.在校期间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每个人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今后要做什么,并且通过学校期间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兴趣所在;3.充分利用在校期间老师所提供的机会。有人说人生就是三分才干加七分机遇,可见好的机遇对我们成就人生理想是多么重要。师兄自己坦然道,非常感谢胡老师带给他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北京市玉米产业团队里得到历练。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尊重自己的导师和学校的老师,充分把握老师带给我们的每一次机会,利用这些来之不易的机会去锻炼去提升自己。
关于我们学农业类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师兄也为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认为中国的农业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产业,中国要养活十几亿人口,粮食问题是大事。而随着老一辈人的老去,从事农业类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农业类人才也是少之又少,拿他现在所从事的种业方面的工作经验来看,目前中国在育种方面的人才还是非常匮乏的,有一些好的品种经常是需要外国进口,而自己国家却得不到核心技术,想要改善农业发展现状,改良品种优势种,自主研发适合我们耕种的优良种质资源,就要求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端育种人才。因此,他非常看好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希望每位学农的师弟师妹们对我们大农业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在这一领域做出一番事业,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同时,对于我们毕业后的就业观,师兄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要过于看重薪金水平,而更应关注这个工作所拥有的平台是不是会给我们提供很大的上升空间,选对平台很重要,这也将会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点就是要提早制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要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也许我们在刚毕业做不到,但是我们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的去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最终将会完成自己人生的大目标。
最后在母校60周岁生日来临之际,张昊飞师兄也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感恩和对学校老师的感激之情,祝愿母校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培养更多的人才,办校治学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采访感受:通过对这位师兄的采访,发现师兄为人很谦虚,待人和善,毕业多年仍心系母校,谈话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师兄对学校对自己导师胡老师的感恩感怀之情,期间他还谈到参加过中农大的“校友会”,提议学校成立相关机构,负责毕业校友的联系工作,希望把学校的优秀校友资源整合起来,发挥校友的优势与力量,把学校建设的更好。
采访人:魏春花
李盼盼
撰稿人:李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