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迎60周年校庆:研究生优秀校友访谈录之二十七

作者:时间:2016-08-09点击数:

 

学农爱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记北京农学院优秀校友隗征

隗征,男,1988年10月27日出生,2007年考入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学习,2011年本科毕业后考取本校研究生,学习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师从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芳老师。

在校期间,曾担任经管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助理、经管学院研究生班班长职务,在协助学院完成对我院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管理工作以及多项辅导咨询工作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隗征说道:“作为班干部若想让同学们信服就要放弃从中获益的念头,凡是荣誉的事情都做到透明化、公开化,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各个环节都在同学的监督下完成,只要自己不心存私心班干部的活还是非常好干的,而且从中还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个人魅力。”

2012年经导师介绍到北京市科技产业创新技术团队—鲟鱼、鲑鳟鱼团队实习,担任首席专家工作助理,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为我最终的毕业论文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采访期间,我们也见到了隗征的爱人,两人刚刚结婚,十分恩爱,而这段姻缘就恰恰起源于两人共同在鲟鱼鲑鳟鱼团队共同实习期间。在鲟鱼鲑鳟鱼团队实习期间,恰逢赶上了721大雨,隗征陪同领导到房山慰问,亲眼看到了受灾区的鱼成片死掉,让他深深体会到,农业不好干,也更激发了他,学好农业,奉献农业的决心。

在校期间曾获得过优秀学生干部,拿过奖学金,这些都与学院的培养、老师的教导息息相关。其中,让隗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导师刘芳老师,刘老师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给与了他很多的照顾,当时家里有些事不能老在学校需要常回家看看,刘老师当时非常体谅和理解,对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师也会从物质上给予他一些帮助,让他体会到那种温暖。“刘芳老师不仅是我研究生生涯的导师更加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感谢刘芳老师对我悉心教导,正是她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养成了现在良好的研究习惯和工作习惯;正是她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耐心的指导方式让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掌握了各项实用的研究方法;正是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校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现在我也与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年我都会回到学校去看望老师”隗征深情的说。

 

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市通州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工作,先后在发展规划科、综合科任职,由于和我本科、研究生学习的专业比较对口,在校学习多年的理论基础知识终于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应用,隗征先后参与了《通州区农业“十三五”规划方案》编制工作、《通州区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方案》编制工作、《通州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方案》编制以及《国家农业示范区申报方案》编制等重要工作,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开展,在工作中完善理论知识,两者良好的结合高效的推动了其个人工作的开展,工作第一年就获得了通州区优秀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奖励。

当被问道走入社会的初体验时,隗征说,就一个字:累。因为假期也变少了,姿态和做事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了,在单位作为一个新人首先就要学会放低姿态,不管是面对领导还是比自己早进来的老员工,永远都要保持着谦卑的态度。在学校里班干部和学生干部的经历对于我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你的与人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我非常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作为一个学农经出身的我在现在岗位上能够很快适应,领导谈到农业的问题或者布置相关的工作我都能很快理解,这一点是其他专业的人无法比较的,所以非常感谢农学院对我的栽培。

    关于在校研究生最应该为自己以后积累什么这个问题,隗征认为,研究生的学习时间是相对宽松的,应该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尽早的制定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看自己热衷于哪一个领域,当然,还是希望我们可以学有所用,既然我们学了农业,那么我们从事这一行业就得心应手,拥有先天的优势,况且现如今的北京农业绝大多数属于现代农业,相比其他地区的农业更加需要我们这样的高端人才,所以“学农”与“从农”也并不矛盾。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将来的发展后劲是非常足的,所以不管是农学院还是我们这些学农经的研究生以后的发展空间都是很大的,前景是跟广阔的,也可以更好的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真的是一举多得。

最后,隗征也对研究生的毕业去向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成功没有捷径,不要以为出国就可以让你很快的走向成功,在国内有很好的条件和发展环境让我们去打拼,去大展身手,而且,作为一名刚刚走出学校的学生,切记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不要对自己的定位过于高,北京市的人才非常多,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蓝图,不能盲目自大,先在基层磨练几年是对于一个人是很好的锻炼,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的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无止境,相信成功总属于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

感谢学校对我多年的培养,让我进一步的了解到农业对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让我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农业这项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业中,正是因为学校的培养,让我成为了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对群众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实现我的社会价值,我觉得这才是学校带给我最大的财富,也是学校最本真的育人理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秉承我校“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十六字校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农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撰稿人:王敏      采访人:王敏     穆宝锋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行政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