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北农研究生,聚力共抗疫”网络征文优秀作品展示(四十四)

作者:时间:2020-06-11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校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展现我校研究生为抗击疫情的贡献,对抗击疫情的决心,现围绕“北农研究生,聚力共抗疫”为主题,开展网络征文活动,从而在全校研究生中弘扬和传播战“疫”正能量,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自研究生处和园林学院共同推出网络征文活动以来,我们收到了大家的踊跃投稿,从文字中能够感受到北农研究生积极主动作为、发光发热,直面风险挑战的风采。从三月初起,我们会在尚农研工公众号和信息平台上向大家连续推出“北农研究生,聚力共抗疫”网络征文优秀作品展示系列,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坚持下来,期待疫情结束,回到学校,与朋友、老师相拥的那一刻。

今日推荐的投稿作品来自植科学院的研究生许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致敬每一位不懈拼搏的中国人

作者:许田(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几千年来,无论是治理汹涌湍急的大江大河,还是面对数不胜数的自然灾害,抑或是抵御穷凶极恶的外来侵略,中国人总以不惧风雨的勇气,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汇聚成战胜一场又一场灾难的力量。2019年,一场疫情毫无防备的打破了一切祥和,但千磨万击的坚韧拼搏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志早已深深的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凝聚起踏平坎坷,直面困难的磅礴力量。

“谁都别去武汉,但我可以。”在从广州驶向武汉的高铁列车上,一位八十四岁的老人被安顿在餐车的一角,他紧闭双眼,一身疲惫的靠在背椅上休息。这不是他第一次奔向前线,也不是第一次做一位逆行者。国士无双再出征,他就是钟南山院士。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来不及休息,奔赴在一个又一个前线。我们不能忘记,此时的他已经是84岁的高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同样也坚守在疫情最危险的地方,摘下口罩后脸上的压痕看哭了许多人。她说:“我认为工作才是美丽的,能为抗击疫情,为挽救病人生命做出贡献,才是最大的快乐。”我们不能忘记,她也已是一位74岁的耄耋老人,却仍然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病房中,在防护服外面写上“加油”为病人加油鼓劲。他们也是平凡人,抗击疫情的坚毅背后是震人心魄的责任与担当,是无畏艰难的拼搏和勇气。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位身患渐冻症的病人说出的话。在绝症面前,在凶险的病毒面前,他没有丝毫退缩,带领同事们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由于身患渐冻症,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是他站立的地方却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他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每次在新闻中看着他拖着不便的身体忙于病房之间,我的泪、我的感动就不停涌现。张定宇医生他不是钢筋铁骨,他甚至是一名身患渐冻症的病人,但他用实际行动显示出“头可断,肢可折”的拼搏精神,他从磨难中奋起,用信念支撑起自己的身体,日日夜夜和他的战友,用最大的努力,和病毒争分夺秒,保护着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

援鄂的上海中山医院的青年医生刘凯,与躺在病床上的老年病人驻足感受夕阳的照片火遍了网络。迟暮之年的老人与朝气蓬勃的青年,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让人们直呼“人间值得”。一张照片带给了我们温暖与期盼,在无情的疫情中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与希望。抗疫期间不幸感染却还想着要尽快康复,“不想当逃兵,恢复后还要上一线”的李文亮医生;母亲去世却仍旧坚持在一线的护士吴亚玲;同事病危,泣不成声依然坚守在岗位救治病人的胡明医生;年仅29岁却倒在抗疫一线的麻醉医生董天;因公殉职的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不幸染病却坚持直播授课的老师……有些人,我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一声号召,千千万万中国人,共同抗疫。他们也是平凡人,但他们用顽强拼搏的精神迎难而上,带给我们战胜病毒的强大信心和力量,无畏和拼搏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钟南山院士曾说过一句话:“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病毒凶险,我们怕,他们难道就不怕吗?我们期盼平安无恙的心愿,他们难道就没有吗?尽管前方凶险无比,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挡在我们的面前。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平凡的中国人用生命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实城墙。我永远也忘不了飘扬在武汉上空的国歌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一声声国歌,充满力量,是每一位武汉人,甚至中国人顽强拼搏,不服输的最好诠释。“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摧残伤害、艰难险阻虽多,却愈发激励了中国人的意志,一声号召,举国上下与时间赛跑,从耄耋老人到青年都在与病毒较量。在又一次的严峻考验中,全体中国人再一次的显示出伟大的拼搏精神,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与力量,径直与天地抗争,要把春天早日夺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中,从医务工作者,到人民解放军;从公安干警,到基层志愿者;从基层干部,到每一位在家中的中国人,每一位中国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付出与坚守,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拼搏?在充满各种难以预见的自然灾难中,在国外势力恶意中伤中,在以各种形式打压中国发展时,中华民族从未被压垮过,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磅礴气势,早已深深的刻进了中华人民的骨子里。正是因为我们不畏艰险、勇敢拼搏、坚定信念、从不放弃的精神,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越挫愈勇,在磨难中不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今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新时代中国的主人,我们更应该有不畏艰难、勇敢奋起的拼搏精神,成为中国的脊梁!为新时代的中国注入新的力量!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行政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