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北农,不改初心
——记研究生优秀校友黄薇
黄薇,女,1986.9.1出生,湖南省娄底市人,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优良,从研究生入学开始,一直担任“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经济产业岗位的科研助理,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共发表了5篇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同时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了著作《全产业链视域下北京市鲟鱼发展研究》的编写。在2014年的3月至6月期间,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参加了“2014年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经过近三个月的不断研究和奋斗,其研究成果“手机端农业信息之窗”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并最终取得了北京市银奖的傲人佳绩;同时,该项目还获得了北京农学院第六届“农林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和北京农学院学术创新奖。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市延庆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自2015年7月份入职延庆区农村工作委员会以来,积极进取,工作表现优秀。2015年7月中旬,被借调到马铃薯筹委会,和同事们一起筹备了2015北京世界马铃薯大会、第六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第十七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和农业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国际研讨会。目前,主要在发展改革科负责农村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各项工作都在稳妥推进,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回忆在北农学习的时光,她说学习方面,印象最深的是经管学院三楼自习室,班里的同学当时几乎天天都在那里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特别具有学术氛围;至于生活方面,印象最深的要数一食,作为一枚吃货的她,特别喜欢那里的麻辣香锅,又便宜又实惠。
对于印象较深的老师,她先说道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史亚军老师,史老师在学术方面特别严格,经常带她们做项目,下乡调研,也正是因为导师的高要求,使她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五篇论文,并以副主编的身份撰写了一部著作。但同时,在生活方面,史老师如同父亲一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还有就是何忠伟、李华、刘芳老师,他们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对学生们的关心与帮助,都让她印象特别深刻。
在就读期间,她就走出校园,了解社会,主要是通过实习的方式接触社会,先后去过联想、普天等公司实习,收获颇丰。
研究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延庆区农村工作委员会从事三农工作。走出校园,她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定要利用好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多学习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不要虚度光阴,“光阴有脚当珍惜,书田无税应勤耕”。要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才能更快地进入新的角色。
在工作中她常会想起母校,周边很多同事都是农学院毕业的,她们随时都会关注母校的发展与变化,也会一起回忆在母校的那段美好往昔,一起憧憬着母校的美好未来。她说“母校就是我们的娘家,我们会常回来看看的”。
她表示学校所学知识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而工作所用到的知识相对比较聚焦,跟工作岗位相匹配,比较注重实操性。但两者之间是紧密连接的,就像一座建筑物,学校所学知识是地基,工作所用到的知识就是地面物,如果不打地基,就无地面物可言,如果地基不稳,地面物也摇摇欲坠。
北农给她最独特的就是北农人的精神,有老师们的孜孜不倦,有师哥师姐们的努力拼搏,有师弟师妹们的奋起直追,同为北农人,她眼神坚定,说“我一定要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为北京的三农事业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研究生期间,她认为最重要的是积累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石;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去基层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多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勤跟着老师下乡。她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并不忘给师弟师妹们加油。
对研究生毕业后流向,她的观点是:无论选择哪项工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选择工作之前,结合自己的优劣势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好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一旦选择了,就要坚持,就要去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做最佳的自己。只有尝试过,努力过,坚持过,才能有收获,才能绽放出成功的花朵。我们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她觉得研究生期间就要初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定好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坚持自己的理想,人生道路总有崎岖,不要轻言放弃或者随波逐流,保持初心,谨慎地选择,不懈的追求。
在母校60周年生日之际,她留下了最真挚的祝福:“母校生日快乐!身为北农人我深感骄傲和自豪!希望母校越办越好,给祖国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和力量。祝母校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撰稿、采访人员:谢赛